移动客户端

|

官方微信

|

官方微博

|
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
时间:2025-11-22 22:42:25来源:法治日报责任编辑:郭炬

“当你完成一次消费支付,你可以把它视为个人隐私,但这同时也是服务商的一次服务过程,是经营记录的一部分。这种情况下,大数据与个人隐私是交叉的。”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告诉记者。但截至目前,大数据挖掘的法律边界并不明确,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,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?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新变化。

“目前的语音识别还达不到那么精准的程度,若麦克风可以窃听,对企业来说不仅要承担高风险,也要有大投入,如何从海量语音中识别哪个是用户、哪个是关键词,投入产出并不合算。”一位互联网业内人士坦言。

《借调借调,借而不调!警惕基层随意性借调常态化》比如,像媒体报道的,利用互联网手段接近未成年人,在游戏论坛通过给儿童购买装备等引诱儿童,通过社交平台裸聊等,有的从线上转到线下发生性侵。“现在,不少国家对此设置了专门罪名online-grooming(网络性引诱),欧洲委员会《保护儿童免受性剥削与性侵害公约》里也列入online-grooming。”

相关报道
分享到:
  • 走进直播间的副县长们:为家乡代言,奥力给!
  • 沈阳将对重点风险人群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
  • 辽宁省开原市发生一起持刀杀人案造成7死7伤
  •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保龄球馆发生枪击事件3人死亡
  • 新华微评:“迟来的道歉”给抄袭者敲响警钟
  • 一周财经:债券通掀开面纱 中国金融开放再下一城
  • 银保监会出台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
  • 湖北襄阳一批次冷冻生南美白虾外包装呈弱阳性
  • 上海通过"养老立法":尊重习惯、弥合"数字鸿沟"
  • 窝洛沽疑案:申冤3年终得无罪判决 真凶仍是谜
  •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质增效、更可持续?解读
  •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:changanwang@126.com | 招聘启事

    Copyright 2015 www.chinapeace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-1 中国长安网 ? 2017版权所有